|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神舟21號返回艙掉了塊東西 著陸瞬間冒火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家有沒有看神舟二十號乘組返回的直播畫面?那真是既激動人心,又讓人捏了把汗。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當返回艙打開大傘之後,畫面開始時候還那麼平穩,但在大約離地面6公裡高的地方,返回艙底部突然“哐當”一下掉了好大一塊東西!緊接著,就在扔掉東西不久,落地的一刹那,返回艙底部“轟”地冒出一團火光,四周頓時煙塵滾滾。

不禁心裡咯噔一下子,這掉了啥?是不是出事了?怎麼落地還帶著火光?


先別激動,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結果,那就是三名航天員已經平安落地,這些攝影機拍到的畫面,也不是什麼問題,反而全部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精心設計的“神操作”。

我們從神舟二十號乘組的回家第一步說起。

回家第一步:告別空間站,太空“掉頭”找角度。

發射需要推力,那返程用不用助力呢?相信很多人都這樣認為,從天上返回地面,就是空間站一推,然後就一直往地球沖就可以了,和發射比起來返回可是簡單太多了。其實並不是這樣,這過程,一樣精細得像是在太空裡繡花。

神舟二十一號返回艙在空間站對接口撤離,會在兩個駐停點稍作調整,這兩個點分別是19米和200米。在這亮點確認狀態正常,且方向合適之後,會慢慢離開空間站。

接下來,神舟二十一號返回艙會在太空做一個180度的“掉頭”。從原本的推進艙在前,變成軌道艙在前的姿勢。這個“轉身”動作的目的,是為調整到一個最適合接下來制動減速的姿態。

完成轉身之後的神舟二十一號,會圍著地球飛5圈。為啥要飛5圈?這5圈一個是提速的過程,一個是尋找重返大氣層的“時間窗口”。



回家第二步:勇敢穿越“火海”,忍受“失聯”5分鍾。


緊接著,才迎來真正的挑戰。因為在接下來的50分鍾時間裡,飛船要完成一系列的高難度調整動作。

在大約390公裡的高度,飛船先水平轉90度,把軌道艙分離掉;再轉90度,讓推進艙朝前,然後點燃發動機開始制動,這個減速過程大約持續150-180秒。

當速度降下來,高度降到大約145公裡時,推進艙也會被拋掉。這時候,返回艙的結構,就只剩下航天員乘坐的返回艙了。

在太空和大氣層之間,有一條分界線,也被稱為卡門線。返回艙下降到100公裡高度左右的時候,飛船就會以接近每秒7公裡的速度撞向大氣層。劇烈的摩擦使得返回艙表面溫度瞬間飆升到1000多攝氏度,整個返回艙就像一個火球劃過天際。


更棘手的地方發生在40到80公裡高度時候,因為高溫的存在,讓飛船返回艙周圍會形成一個等離子鞘,這時候返回艙與地面聯系中斷,進入黑障區。

飛船飛入黑障區之後,大概經歷5分鍾左右才會出黑障,這時候航天員在忍受著外面烈焰的灼燒,就像是孫悟空坐在了煉丹爐中。但你別擔心,並不會真的燒到宇航員,因為返回艙外殼會有防火隔熱層。但此時地面不知道天上的情況,是返程中最緊張的時刻。

直到返回艙速度進一步下降,隨著走出黑障區,溫度降低,地面和飛船才能重新取得聯系。

謎底揭開:空中掉落的到底是什麼?

大家把心放回肚子裡,那是返回艙在按計劃拋掉防熱大底!

防熱大底是什麼?為啥要在半空扔了它?

防熱大底就是剛才我們說的飛船經歷黑障區的防火隔熱的重要材料之一,在返回艙穿越大氣層時候,底部是溫度最高,接觸面積最大的地方。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